查看原文
其他

名单公布!“双一流”高校PK,这些城市已经着急了

西部菌 西部城事 2022-04-02
 
文丨西部菌
 
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,日前正式公布。
 
此次公布的建设高校一共147所,相较于2017年公布的第一轮名单,增加了7所,分别是:
 
山西大学、湘潭大学、南京医科大学、上海科技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、广州医科大学、南方科技大学。 

值得注意的是,“双一流”建设名单采取动态调整机制,此次对没有达到预期的15所高校的16个学科进行了公开警示。

来源:名单

虽然没有出现除名的情况,但按要求,“2023年接受再评价,届时未通过的,将调出建设范围”。
 
那么,第二轮入围的147所高校,在地域分布上有哪些规律?那些经济强市的真实教育实力到底如何?
 
01
 
“双一流”的建设,既考虑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,也重视区域及行业建设的需要,所以首轮入选的140所高校,就已经覆盖了全国的31个省市。
 
而根据“国民经略”统计,第二轮的147所高校中,聚集数量前十的省市分别是:
 
北京(34所)、江苏(16所)、上海(15所)、广东(8所)、陕西(8所)、四川(8所)、湖北(7所)、湖南(5所)、天津(5所)、辽宁/黑龙江(4所)。
 
“双一流”数量最多的十个城市,则分别为:
 
北京(34所)、上海(15所)、南京(13所)、西安(8所)、广州(7所)、成都(7所)、武汉(7所)、天津(5所)、长沙(4所)、哈尔滨(4所)。
 
总体而言,“双一流”代表的优质教育资源,主要集中在头部的经济大省和经济强市。比如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,“双一流”高校数量就达到56所,占比超过三分之一。

来源:国民经略
 
不过,相较于经济维度,“双一流”高校的分布,和行政中心的重合度更高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,在“双一流”高校上有明显的数量优势。
 
如“双一流”数量最多的十个城市,除了北京、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外,其余全部都是省会城市,其中哈尔滨也有4所入围。这种分布格局是多重历史因素影响的结果。
 
相对而言,那些经济实力强劲的地级市,以及一些后起之秀城市,“双一流”高校和学科资源稀缺,属于高等教育的洼地。
 
前者如苏州,2021年的GDP高达22718.34亿元,仅次于北上深广和重庆,但目前只拥有1所“双一流”;后者如深圳,发展历史短,这次随着南方科技大学的入围,才实现“双一流”的破零。
 
根据统计,24个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,深圳、苏州、宁波、无锡只有1所高校上榜,而佛山、南通、东莞、泉州等地仍旧是挂零状态。
 
02
 
“双一流”高校是地方人才建设的利器,像日前印发的《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》就提到:
 
提升区域创新发展水平。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,推动高校融入区域创新体系。 
加强应用学科与行业产业、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,推动建设高校更新学科知识,丰富学科内涵。 

经济强市和高等教育强市之间的分布错位,也让一些经济强市倍感焦急。为了补上高等教育的短板,留住人才,推动产业转型,这些城市可谓煞费苦心。
 
而它们的努力方向,主要包括两个:建大学、抢大学;引进名校毕业生代表的优质人才。

来源:网络
 
“财经国家周刊”去年9月的报道提到,据不完全统计,近两年来,广州、深圳、苏州、杭州、青岛、济南等城市都在“疯狂”建大学,至少有30所大学(含学院、研究生院、新校区)纳入建设计划。
 
这些城市或者是自主建设,或者是通过联合办学的引进方式,建设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分校或者分院,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快速导入。
 
其中,最舍得砸钱的非深圳莫属。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,未来10年,计划投入1500亿元,集中资源办更多高水平大学,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。
 
南方科技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特色先锋力量,此次成功升级“双一流”,正是深圳重金办大学的一个重要成果。

来源:网络
 
其实不只是深圳,像最牛地级市苏州,为了让教育的底子更厚实,近两年先后签约引进了南京医科大学、东南大学、山东大学、河海大学等名校。
 
在此前的推文《一东一西,两大中心城市打响高校争夺战》中,西部城事也谈到,直辖市重庆在高校建设上,同样是相当着急。
 
如2021年,重庆就和中国农业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、西南交通大学、南昌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。
 
当然,即便是采用联合办学的模式,高等教育的提升也很难一步到位,更不用说实现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和学科快速增加。所以,这些经济强市在砸钱抢建大学外,也疯狂砸钱引人才。
 
麦可思研究院此前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》显示:
 
2020届本科生在北上广深4座一线城市的就业比例为17%,比2019届下降了3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在15座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比例为27%,比2019届上升了1个百分点。 

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,对新一线城市更加青睐,当然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。

但毋庸置疑,新一线城市,尤其是那些经济强市在人才大战中开出的补贴筹码,提供了诱人的选项。
 
03
 
有的经济强市,为了补上教育短板,使劲砸钱建大学、抢人才,还有一些城市,虽然高等教育实力雄厚,但经济底子薄,面临着教育、人才资源流失的风险。
 
最典型的当属兰州。
 
兰州拥有兰州大学,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之一。而此次的名单中,兰州大学的“双一流”入围学科达到4个,分别是化学、大气科学、生态学、草学。
 
但受制于兰州的发展水平,兰州大学的人才流失也是相当严重。早在2005年,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在谈及西部人才流失现象时,曾提到一个严峻的数据:
 
在过去10年,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,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! 

随着高校人才引进以及兰州在产业建设的持续发力,兰州大学的人才流失现状,近几年其实有明显的改观。
 
兰州大学校长曾提到,“2018年,我们止住了人才队伍非正常流动。通过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,让进来的人才多于出去的”。
 
当然,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下,兰州大学的危机,并不能说已经完全解除。而除了兰州和兰州大学外,还有其他一些城市和高校,也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。
 
如东北的哈尔滨。
 
根据软科之前的统计,哈尔滨两所高校(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)的硕士毕业生留在东北地区的比例要远低于本科——2018年哈工大硕士留在东北地区的仅为9.36%,不足本科生22.07%的一半。

来源:网络
 
前面提到,深圳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,引进了不少外地知名高校,其中就包括“双一流”的哈工大。而最近两年,甚至出现了哈工大深圳校区录取线高于本部的情况。
 
高校“出走”,在外地设立校区,同样是一种资源的流失,它意味着高校出现了空心化的危险。
 
正因如此,从哈尔滨到黑龙江,近两年也开始大力进行人才建设,试图留住那些本土高校毕业的精英。未来要降低人才流失率,还得继续努力。


MORE
往期精选





商务合作、转载开白联系:微信:zmxzyh50(备注身份优先通过)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复制、转载

任耀龙律师团队
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

区域丨地产丨财经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